前言
在调试EC20 4G模块的定位功能时,对输出的RMC格式的坐标信息产生了疑惑。带着疑问,在网上查找了资料,总算是解开了心中的疑问。
一、RMC是什么?
从百度百科上获知,RMC全称推荐定位信息(GPRMC)。
基本的格式如下:
$GPRMC,<1>,<2>,<3>,<4>,<5>,<6>,<7>,<8>,<9>,<10>,<11>,<12>*hh
<1> UTC时间,hhmmss.sss(时分秒.毫秒)格式
<2> 定位状态,A=有效定位,V=无效定位
<3> 纬度ddmm.mmmm(度分)格式(前面的0也将被传输)
<4> 纬度半球N(北半球)或S(南半球)
<5> 经度dddmm.mmmm(度分)格式(前面的0也将被传输)
<6> 经度半球E(东经)或W(西经)
<7> 地面速率(000.0~999.9节,前面的0也将被传输)
<8> 地面航向(000.0~359.9度,以正北为参考基准,前面的0也将被传输)
<9> UTC日期,ddmmyy(日月年)格式
<10> 磁偏角(000.0~180.0度,前面的0也将被传输)
<11> 磁偏角方向,E(东)或W(西)
<12> 模式指示(仅NMEA0183 3.00版本输出,A=自主定位,D=差分,E=估算,N=数据无效)后hh为$到*所有字符的异或和
二、EC20 输出的RMC解析
1.EC20返回的RMC报文
$GPRMC, 150101.00, A,3438.162431, E,11224. 500999, E, 0.0, 208. 4, 050520,3.9, W, A*22
2.RMC报文解析
由RMC的报文定义所知
1)定位的时间格式为hhmmss.sss(时分秒.毫秒),当前报文的时间为150101.00,即15:01:01。这个时间为UTC时间,和我们的时区北京时间相差了8小时,所以换成北京时间小时要加上8,即北京时间为23:01:01.。
2)定位状态:A,有效。
3)纬度ddmm.mmmm,由格式可以看出,维度的度分模式小数点后面只有4个小数,而返回的报文里面有6位小数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。其实也是一样的,只不过GPS输出的格式变成了ddmm.mmmmmm,当前报文的数据为3438.162431。
4)纬度半球N。
5)经度dddmm.mmmm,和维度同理,GPS输出的格式dddmm.mmmmmm,当前报文的数据为11224. 500999。
6)经度半球E。
7)地面速率0节。
8)地面航向208. 4°。
9)UTC日期:20年5月5日,转换成北京日期要配合上面的UTC时间进行加减。
10)磁偏角3.9度。
11)磁偏角方向:W(西)。
12) 模式指示A=自主定位。
3.NMEA数据ddmm.mmmm转换成dd.ddddd
实际如果想要在百度地图或Google地图中显示,需要将ddmm.mmmm转换成dd.ddddd经纬度格式
转化公式为:dd.ddddd = dd + mm.mmmm/60。
4.RMC UTC时间转化成北京时间
1 | typedef struct rdss21Data_t |
总结
RMC格式只要明白具体格式的含义,解析起来并不困难,注意UTC时间转化和经纬度的转化即可。